top of page

個性與職涯選擇

  • 執筆者の写真: Yu-Ching Lee
    Yu-Ching Lee
  • 2019年2月19日
  • 読了時間: 2分

上次跳槽回台灣,有次跟之前的合作夥伴吃飯時提到,我曾想過要去廣告代理商、媒體代理商, 但對方遲疑了幾秒後淡淡地說,「李小姐你腰不夠軟,還是待在品牌吧!」

我有點介意她發現我的硬槓精神,同時也感謝她願意對我誠實。

這句話就一直留在我心裡,因為現在的工作關係,較常有機會出席媒體(辦來賣東西的公關)活動,

看著台上每一位像是對著大家施展魔法的哈利波特講者,麻瓜的我都在問自己,「假如那是你,你會開心嗎?」 眾所皆知的高薪、說出口人人稱羨的公司名稱、有好幾個Andy Warhol的15分鐘,

但推敲工作背後的本質,在「科技」與「人性」的二選題,我還是選擇了「人性」。(註1)

開不開心我想會因為人生階段不同、目標不同,而有所改變。

.

最近適逢從事行銷工作的三年之癢,又開始思考為什麼自己還是喜歡品牌,得出了短暫結論是

「個性使然」吧。

對於行銷來說,可能有條職涯偉大航道是,「代理商→品牌(→創業)」(註2)

先從執行端開始學習,穩紮穩打訓練,然後前往品牌端當個翹腳聽提案的角色。 .

並非出身科班、沒有歷經這樣扎實訓練的我,第一間去了品牌公司,

從商品進出口報關、庫存管理、作業系統的溝通,到網路行銷、偶爾寫文案、拍片時買飲料,還當了一陣子小編。

接下來到了現在的公司,還是品牌端,但只做一件事-看數字說話。

常在工作不順時重複過度分析自己的職涯策略。

只是最近我開始確定,假如我踏上偉大航道,禁不起拒絕的我大概會半途登出。

.

也就是說,了解「工作角色需要的特質」跟「真正的自己」相不相同,對我而言滿重要的。

第一份工作我是(在日劇演出來很熱血但實際很冷靜的)製造業的採購,

5S(現場、現実、現物、原理、原則)讓我學會面對現實,掌握溝通原則、公司決策原理,

但多屬被動性質的採購讓我很挫折,最大的成就感大概是學會如何跟關西おっちゃん們搏感情。

學習跟挫折相處了兩年,我離開,來到了另一個世界。

在行銷的世界裡,特別是品牌端,我能用最誠實的態度直視問題中心、運用自己的立場優勢主動尋求解決。

可以直接說出「KPI一直達不到,我接受這個事實,那我們該怎麼辦?」

心情上輕鬆很多。

因為我希望自己能當個誠實的人,擁有接受現實的勇氣、看透本質的能力。

在品牌端,我的「自我理想」與「工作角色要求」並不會發生衝突,也無需耗費自己的精力去消化兩者間的矛盾。

看到前人們優秀的行銷腦袋,其實也還是會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這塊料,

但察覺這些對比後,思考的方向不再是「那我要不要去試試看轉換跑道當業務?」

而是「你要不要好好想想現在的你缺乏什麼?」 .

希望自己繼續腳踏實地、當個對自己誠實的人。

.

(註1)我這邊使用簡單的二分法,把媒體歸在科技,品牌納在人性

(註2)我試著用英文去google一些行銷人的職涯得到的答案


 
 
 
You Might Also Like:
bottom of page